网站首页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四史"学习 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 学习资料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浅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邢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中办、国办和中宣部、教育部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与实施方案,对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四史教育是高校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实践模式,是高校提升四史教育效果、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


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武装头脑,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需要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历史文化根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高校开展四史教育,需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和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需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把四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贯通融合,开设必修课程,融入教学内容,才能做到系统化、常态化和全覆盖、有成效。

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的需要。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主要有如下阵地:思政课教学阵地、历史专业教学阵地、新闻舆论宣传阵地、校园文化活动阵地、党员教育培训阵地、现场教学实践阵地、网络媒体信息阵地等。从开展四史教育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系统性、渠道的稳定性、师资的专业性、受众的广泛性来看,思政课教学阵地不仅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四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有守住主阵地,用好主渠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主渠道畅通、多渠道并行,四史教育才能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可以充分利用思政课成熟、完善的教学实施体系。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将推动四史教育滋兰树惠、润物无声。思政课是公共必修课,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将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育的实效性。

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是高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需要。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不仅是高校有效开展四史教育的需要,也推动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一是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视野。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史育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丰富了思政课课程体系与内容体系。高校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必将推动高校进一步完善思政课课程体系。思政课教师讲授必修课程时有机充实四史教育内容,丰富了思政课必修课程的内容体系。

   二、“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可行性

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方案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依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高校要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把加强四史教育作为构建理论武装体系的重要举措。中宣部、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提出高校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在国家层面已经有了顶层设计和政策要求,为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

数量充足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师资保证。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关键仍然在教师。一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政治过硬,开展四史教育值得信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六个要的基本要求,指导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国家、省市和学校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懂马列的人讲马列提供了政治保障。二是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具有胜任开展四史教育的能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背景基本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不同程度地包涵四史教育的内容,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能力保障。三是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充足,开展四史教育游刃有余。教育部明确高校思政课师生比为1:350,近年来各省市和高校加大了引进、培育思政课教师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思政课教师数量充足水平提升,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组织保障。

系统完善和稳定成熟的教学实施体系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了制度与机制保障。开设思政课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建设,已经形成了系统科学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内容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和师资体系,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规范有序、系统科学、稳定有效地开展。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开设专门的四史教育课程,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渗透到现有思政课教学内容,把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开设选择性必修课程,渗透到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借力思政课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四史教育能够迅速开展、全面推进、系统实施,做到方法更科学、效果更显著、评价更到位,实现开展四史教育、深化思政育人的目标。

   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实践理路

  融入思政课课程体系,开设四史教育的选择性必修课程。一是开好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规定课程的学时、学分和开课学期,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二是编好选好四史教育教材。教育部已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今年春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高校要结合四史教育内容和思政课程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和辅助教材。三是围绕四史教育目标开展集体备课。 四史教育本质属于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思政课教师爱岗敬业、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需要组织统一备课和集体攻关,逐步探索开好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的成熟经验与有效模式。

融入思政课内容体系,发挥必修课程优势开展四史教育。开设四史教育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从选课机制上不能确保全体学生选修全部四史教育课程,需要新的学习机制来弥补解决,将四史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就成为必然选择。一是深入研究思政课必修课程和四史教育的内容体系,寻找教育内容的共同点和适时渗透的契入点,把四史教育相关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相关章节,使之成为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根据思政课必修课程和四史教育的内容特点,开设四史教育专题。专题教学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四史教育专题既作为思政课必修课程的教学专题,又突出四史教育的主题,使党的创新理论教育既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又与学习四史教育内容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学理性、历史感和有效性。

开展思政课教师培训,发挥教师在四史教育中的关键作用。一是完善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和高校三级联动的思政课教师政治与业务培训工作体系。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体系,把提升四史教育教学能力纳入思政课教师的业务培训中去,切实提升教师四史教育课程的讲授能力和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教学的实践能力。二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师开展四史教育教学的能力。国家和省级教研课题的申报、教研成果的评审、教学比赛的开展等,要把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能力与要求列入其中,树立明确的教学与教研导向。高校和相关学会要举办各级各类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理论研讨会等,推进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集中备课、集体攻关与教学观摩、教研活动,不断探索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

开展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教学研究的高水平促进四史教育的高质量。一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讲清四史事实与历史逻辑,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四史教育教学研究,做到四史教育教学研究的真实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二是坚守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通过四史教育引导学生认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职能部门要研究如何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一门课程的选课机制,思政课教师要研究四史教育内容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内容体系的契入点,实现有机融合、有效教育。高校要建立四史教育研究机构,打造研究平台,以学术研究促教育教学;组建四史教育研究团队,以集体攻关促深度研究;制定研究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定期推出高水平研究成果的计划产品;定期开展观摩会、交流会、研讨会,使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常态。






关闭窗口
鲁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制作
鲁ICP备号: 09096634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9号